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人都要經過一座橋,這座橋的名字叫做伊曼紐爾.康德,這座橋通向了古典哲學。
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還要翻過一座山,這座山的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翻過這座山,你就會邂逅現代主義或者後現代主義哲學。
讓我們先將鏡頭切換到一八八九年一月三日,義大利都靈,街頭。一名車夫此刻正憤怒地揮舞著皮鞭,鞭笞著一匹老馬。尼采突然闖入畫面,他雙臂緊緊擁抱著老馬,淚如雨下。一番歇斯底里之後,他倒了下去。隨後尼采被送往醫院,被醫生診斷為癱瘓性麻痺、精神分裂。這位叫囂著:「上帝死了!」的哲學家自己先瘋了。
上個世紀八○年代,因為某個學生運動的失敗,熱血小青年們逐漸放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尼采、佛洛伊德熱等逐漸成為新寵。那個年代的小青年們裝時尚之必備武器:大喇叭褲、大墨鏡、尼采的書。他們逢人便誇耀:「早! 大爺您讀過尼采的書嗎? 哎呦喂,真是忒爽了,尼采說見女人要帶上鞭子呢!」
如果你沒讀過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那你也一定聽過書中的一句名言:「是去找女人嗎? 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此話一出,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的婦女聯合組織、女生協會、女權主義者勃然大怒:「就憑你還掄鞭子!」尼采為自己的大嘴巴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沒事幹邊詛咒上帝邊鄙視女性的尼采是個自負的傢伙。殊不知,這世上和「自負」如影隨形,時刻準備著與子偕臧的就是「自卑」。我們要是佛洛伊德似的分析尼采生平,你就會發現尼采這娃兒小時候爹死的太早,一直混跡在由祖母、母親、妹妹組成的女生宿舍,對於女人,他敏感、自卑又羞澀,年輕時的他也曾熱情追逐過幾位姑娘,可惜全部未遂。之後,尼采的著作中詆毀女性的句子就層出不窮。對此,花花公子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中一語道破真諦:「十個女人有九個會讓尼采丟掉鞭子。他是明知如此,所以才要避開女人呀!」
和「混世魔王」馬克思一樣,尼采生命中也有兩個重要的人:叔本華和華格納。可人家馬克思與燕妮、恩格斯恩愛了一輩子。而尼采卻與叔本華、華格納從開始的恩愛走向後來的恩斷義絕。一八六五年,青年尼采在舊書店找到一本書: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唯意志論大師叔本華在此書中,告訴大家世界分為兩類:表象和意志。表象只不過是世界的表面,而世界最內在最本質的核心是意志。意志是世界的物自體,而生命、可見的世界、現象只不過是意志的鏡子,正是意志構成了包括人在內的世界萬事萬物的基礎和本質。對人而言,人的行為受生存意志所支配,有意志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會有失望,痛苦由此產生。叔本華悲觀地總結:「痛苦對生命來說是本質的,所有生命就是痛苦,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憂鬱氣質尼采遇見悲觀主義叔本華,完全是綠豆看蛤蟆—對上眼了。從此,尼采開始站在叔本華的肩膀上,開啟自己的哲學之路。
一八六八年,二十四歲的尼采與五十四歲的音樂大師華格納人生若只如初見。華格納當時已是德國音樂界乃至思想界的大師,他用音樂來詮釋叔本華的哲學,賦予音樂思想性和哲學意味。華格納綜合浪漫主義幻想、宗教思想、民族觀念,並用特殊的和聲與配樂表現手法獨創一種新的音樂形式「樂劇」。此君當時在巴伐利亞開個音樂會,其轟動效果就好比今兒個王菲在北京工人體育館,周杰倫在小巨蛋開演唱會—一票難求! 粉絲尼采遇見偶像華格納,內心狂喜,他寫信道:「我發現了一個人,他感動著我,他是天才。」華格納也相當欣賞這個有思想的小朋友。可惜,多年後,尼采反對基督教,而華格納卻對宗教儀式愈來愈感興趣,思想逐漸被基督教所占據。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之後,尼采表現出強烈失望。兩個人的關係因為小三—上帝的介入不得不宣告結束。正可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在和華格納相處的蜜月期,尼采出版了第一本哲學著作《悲劇的誕生》。這本書我客觀地講,思想性不見得能排第一,但美學價值卻獨一無二。尼采在書中表達了這樣一種觀念:希臘藝術是在太陽神阿波羅和酒神戴奧尼索斯這兩種精神相互激盪中產生。太陽神阿波羅代表著光明和理性,希臘人崇拜太陽神,於是有了阿波羅藝術︵史詩、雕刻、繪畫︶;而酒神戴奧尼索斯狂醉之後,將內心深處隱藏著的強烈生命力爆發出來,激起希臘人奔放又波濤洶湧的生命欲望,於是他們引吭高歌載歌載舞,形成戴奧尼索斯藝術︵音樂、舞蹈︶。而古希臘藝術智慧的最大成就—希臘悲劇,就是在太陽神和酒神這兩種精神的相互作用相互衝擊下產生。希臘悲劇最初採用人頭、羊頭、神合唱的形式。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踏著音樂的節拍,手足舞蹈。戴奧尼索斯的狂歡誘發阿波羅的幻想,希臘人爆發出生命欲望的創作衝動,而這正是希臘悲劇精神的精華! 尼采在書中還猛烈抨擊蘇格拉底,認為蘇格拉底只是「在象牙塔上建造概念」,他沒有悲劇精神,不了解希臘詩歌,只不過對荷馬史詩中那淺薄的理論有所掌握。蘇格拉底之後,希臘那種大刀闊斧開天闢地的創作精神消失了,哲學衰落,藝術黯淡,只剩下庸俗淺薄的喜劇供人享樂。
一八八二年,尼采展開人生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追求姑娘。他對俄國姑娘莎樂美情不自禁,很快墜入情網!莎樂美是歐洲文化史上的名媛,她才貌雙全,和尼采、里爾克、佛洛伊德關係都非同一般,她的追求者都能有一個加強連。正可謂自古英雄難過女人關,尼采跌跌撞撞拜倒在莎美人的裙子下,可文學少女莎樂美只愛慕尼采的才華,卻不愛慕他本人,尼采一封封的情書換來莎樂美一次次拒絕。在愛情裡,尼采卑微如乞丐和流浪兒,最後一次被拒絕後,尼采心灰意冷,看破紅塵,成為背包客開始行走天涯!還好,尼采沒變成徐霞客,時時更新社群網頁:「哥在華山之巔,哥在南海之濱!」隨時準備為國家地理事業奉獻光和熱。背包客尼采吸天地之靈氣,沐日月之光華,進入他一生創作的巔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如果你熱愛哲學,可又嫌棄它深刻晦澀,三天翻不了兩頁,那麼我建議你一定要先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會徹底顛覆你對哲學的偏見。這本書與其說是哲學書,不如說是哲學詩,它沒有令人窒息的教條,呆板停滯的體系。閱讀它,你會感到泉水躍動成洪流奔馳著,時而熱情跳躍,時而變幻無窮。書中尼采借古波斯祆教教主查拉圖斯特拉來宣說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上帝已死」、「強力意志」和「永恆輪迴」。全書除序言外,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第一篇,尼采提出了「精神三變」:「由精神變為駱駝,由駱駝變為獅子,最後由獅子變為嬰兒」。駱駝的吃苦耐勞隱忍負重,代表精神對理想的敬畏;兇狠的獅子代表信仰的破滅,虛無和自由精神的時代;而嬰兒代表對虛無的戰勝,對生命以及人類天真純潔的肯定,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關於「上帝死了」,尼采編了兩個故事:上帝因憐憫而窒息身亡,上帝因嫉妒而笑死。基督教自文藝復興以來瀕臨解體,尼采認為上帝只是個假設,對於宗教所宣導的拯救和贖罪,純粹是人類精力的白白耗費。上帝死後,人類應進行「一切價值重估」。尼采殺死上帝其實是為了抬出他的「超人哲學」,追求超人來代替對上帝的膜拜。超人不是人們理解的拿破崙對凱撒的英雄崇拜,超人是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觀,即:「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一座橋梁而不是一個終點。」尼采的超人是古希臘悲劇中的英雄,披荊斬棘,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死士精神!
其實,當資本主義社會遭遇文明危機,馬克思和尼采分別指出了兩條普救眾生之道。馬克思告訴大家,你之所以被異化,是因為私有制,是因為分工,只有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才能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才能實現人的真正意義地解放。而尼采會告訴你:「上帝已死」,我們要「重估一切價值」。他訴諸人的心靈和意志,試圖用「精神革命」來解決普遍的危機。我可以舉個簡單例子,幫助大家消化二者的區別:假如你最近正在「失戀33天」,又假如你正被期末論文逼得想自殺,自殺前你碰巧翻了一本馬克思的書,馬克思語重心長地告訴你:「人的本質不是單一個人的抽象物,就其現實性來說,是全部社會關係的總和。」你瞬間頓悟想自殺的原因:你的社會關係被扭曲被遮蔽了! 於是你放下屠刀,立刻變為無產階級美少年、美少女戰士! 當然,如果你自殺前悲催地翻了一本叔本華的書,那抱歉,此刻你已經自殺成功了,這就是受叔本華悲觀主義哲學的影響。王國維、老舍等人在遇到挫折時,不約而同選擇跳湖。最後,如果你自殺前翻了一本尼采的書,尼采會告訴你:「人生就是一齣華麗的埃斯庫羅斯的悲劇,而強力意志就是生命力! 要戰鬥,要權力! 超人是大地之意義!」於是你醍醐灌頂放棄自殺,紅內褲外穿準備成為鹹蛋超人。
馬克思會吶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尼采會咆哮:「全世界小強們聯合起來!」
馬克思.韋伯曾說過:「判斷當代的一個學者是否誠實,只要看他對待馬克思和尼采的態度就夠了。」我是馬克思的追隨者,可我也愛尼采,愛這個戴著眼鏡,形容枯槁,一輩子被眼疾、胃病、神經衰弱折磨得死去活來,卻仍能提出超人哲學的瘦弱男子。一九○○年,發瘋後十一年的尼采永遠閉上了眼睛,而他的思想卻被有野心的反猶主義妹妹伊莉莎白大肆
兜售給納粹,希特勒後來將《尼采全集》作為生日禮物,送給義大利政治家墨索里尼。尼采的強力意志、超人理論,被納粹片面吸收並用於戰爭。尼采的哲學深深影響了一群人:哲學家雅斯培、海德格、沙特、卡繆、德里達;文學家湯瑪斯.曼、赫曼.赫塞、茨威格、蕭伯納;中國的有梁啟超、魯迅、陳獨秀……名單我可以繼續列下去,可尼采之後再無尼采!
今天,當騎著瘦弱老馬混江湖的騎士唐吉訶德被嘲笑為奇葩、大傻瓜,當那些偉大的精神和意志,卻如同小美人魚般被名叫實用主義的老巫婆消解為泡沫,你就不會再追著問我為什麼這個時代鮮有大家,不遇大師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可碰巧,它又最壞!
摘自《歡樂哲學課》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