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人物
阿德勒語錄精選
- 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過是因爲他感到自卑罷了。
- 忌妒其實是深層自卑,一個心懷忌妒的人永遠不會成爲有用的人。
- 就算有不幸的童年、疏離的家庭關係,如果你決定要幸福,而且朝着目標前進,留在你心中的記憶、和你賦予記憶的意義也會不同。
-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 宿命論是一種虛假的精神指引,相信宿命是怯懦,是逃避。
- 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爲「對方如何看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 只要自己做了對的事,感受到了「貢獻感」,就不必期待他人的感謝與讚美。
- 沒有必要爲眼前的錯誤懷疑自己,而應該直面錯誤,並在以後避免類似的錯誤。
- 我們都有某種程度的自卑感,因爲我們處於自己想改善的處境中。
- 性格不是天生的、永恆不變的,而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決定。只要你願意,性格隨時隨地可以改變。
- 只要有心改變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變。哪怕明天就要死,現在改變也不晚。
- 誇張的敏感是自卑感的一種表達
- 我們不能期待別人隨時體察我們的情緒,沉默換不來別人的幫助,如果我們需要幫助,就要用語言表達出來。
- 促使人類做出種種行爲的,是人類對未來的期望,而不只是過去的經驗。
- 以自卑爲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不計其數,但也有不少以自卑爲動因而功成名就的人。
- 決定自己的不是環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自己。既然生而爲人, 就永遠都有其他的生存方式。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 人只有徹底瞭解自己,纔有能力面對困境,培養自信。唯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
- 經歷的痛苦愈多,體會到的喜悅就愈多。
- 不是「若能克服缺點,一切就好了」,而是就算有缺點,也有勇氣做好。
- 自卑感不是「我爲什麼不如他」的人特有的東西,即使看起來非常優秀的人,心裏也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要實現,就會有自卑感。
- 衆所周知,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能相信,必然也不會相信他人。
- 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對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
- 過往的原因就算能作爲「解釋」,也無法成爲「解決之道」。
- 如果一切都已被決定,我們連做什麼的餘地都沒有,那我們也失去了活着的目的。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 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
- 如果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人生就會失去方向,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
- 從眼前的現實出發,尋求解決之道,纔是樂觀主義態度。它與只想着「沒關係,船到橋頭自然直」卻什麼都不做的樂天主義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抱持樂觀主義而不是樂天主義。
-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 要除去所有煩惱,唯有獨自一人存活在宇宙中。
- 溝通是一門技術,有良好溝通的地方纔有愛,愛也是良好關係帶來的效果。
- 存在不同意見、價值觀,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是意義所在。
- 人生有三大任務:工作、交友和愛,這些任務也都是人際關係的任務,往往越拖延,就越難解決。
- 只要從不同角度看待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話語,世界就會驟然改變。
- 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 孩子所有不當的行爲只是爲了引起注意,不成爲所有人的關注焦點就不肯罷休。
- 「勇氣」就是克服困難的活力。缺乏勇氣的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墜入人生的黑暗深淵。
- 跟隨自己的心,但要保持頭腦的清醒。
- 我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正確與否,帶來的結果將有天壤之別。正確的意義是生活的守衛者,錯誤的意義則如撒旦般可怕。
- 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 我們不是因爲一時氣昏了頭而口出惡言,而是爲了操縱、支配對方,想讓對方遵從自己的意願和期望,創造與利用了名爲「憤怒」的情感。
- 孩子喜歡用喜怒哀樂支配大人,這是他們慣用且奏效的把戲。長大以後,如果還想用這種情緒支配別人,那就幼稚了。
- 任何一樁殘忍的行爲都有某一祕密的弱點爲基礎。真正強有力的人不會對殘忍感興趣。
-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武力永遠無法贏得合作與愛,這個世界就可以避免無數的緊張關係,不用做那麼多的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