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經典文章:為何股票勝過黃金和債券?
Intro導讀:
「金子本身不會繁育出新的價值;債券也很少回饋投資者;而精挑細選出來的普通股票和土地則是具有生產性的資產,很有可能會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上面這段話是您即將看到的這篇文章所傳遞的資訊,本文是2011年華倫·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的節選,《財富》雜誌為其命名了一個標題《為何股票勝過黃金和債券》,並刊登於2012年2月的《財富》雜誌上。 本篇文章是研究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必讀文獻,值得反復閱讀聆聽。
以下為文章內容:
投資,常常被形容為一種現在把錢投出去,並期待將來收穫更多錢的過程。在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我們的標準更嚴苛,將投資定義為將現有購買力轉移給他人,以期在未來合理地獲取更強的購買力,當然是在名義收益的稅款被扣除之後。簡而言之,投資是放棄現階段的消費以便在將來有能力消費更多。
我們對投資的定義還引出一個重要結論:投資的風險不是由貝塔系數而是由合理的機率來衡量的,即投資使其所有者在其預期的持有期間中喪失購買力的機率。資產價格有可能會大幅波動,但投資者只要合理地確保在持有期其購買力不斷增強,資產投資就不會帶來風險。我們會看到,某些價格無波動的資產投資卻有可能充滿風險。
投資機會不僅多,而且種類紛繁。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總結成三大主要類別。瞭解每個類別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妨來探索一番。
以給定貨幣標價的投資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抵押貸款、銀行存款和其他投資工具。大部分這些基於貨幣的投資都被認作是「安全」的。事實上,他們正是資產投資中最危險的部分。它們的貝塔系數可能是零,但其風險性卻不容小視。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這些金融工具已經摧毀了很多國家投資者的購買力,即便他們可以定時收到利息和本金。而且,這樣糟糕的情況會永遠重現。貨幣的最終價值是由政府決定的,系統性力量有時會引導政策走向通貨膨脹,而且這些政策時不時地還會失控。
即使在美國,人們對貨幣穩定的渴望如此強烈的情況下,自從1965年我接管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以來,美元貶值的幅度還是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86%。當時1美元能買到的東西,今天要花不少於7美元。由此造成的後果是,一個免稅的機構需要每年從債券投資中獲得至少4.3%的回報率才僅僅能維持原有購買力。如果投資管理者將回報中的任何一點兒看作「收入」的話,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對於納稅的投資者來說,比如你和我,情況就更糟了。同樣47年間,美國國債的復合年回報率為5.7%。聽起來還挺讓人欣慰的。然而,如果個人投資者繳納了平均25%的個人所得稅之後,這5.7%的回報率能夠帶來的「真實收入」就會歸零了。投資者可見的所得稅會剝奪1.4%的獲益,而看不見的「通貨膨脹稅」則會將剩下的4.3%吞噬殆盡。值得注意的是,隱性的「通貨膨脹稅」很可能是明確的所得稅(我們投資者認定的主要負擔)的3倍以上。我們的貨幣上印著「我們信仰上帝」,而操縱政府印刷機的「看不見的手」卻過於人性化了。
當然,高利率能夠抵償人們所面臨的以貨幣為基礎投資的通貨膨脹。然而,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初利率也完美地行使了這一使命。然而現階段的利率卻很難抵消投資者承擔的購買力風險。現在,我們應給債券貼上高風險的警示標籤。
因此,鑒於當下的情況,我不喜歡以貨幣為基礎的投資。即便如此,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仍持有大量此類投資,特別是短期類的投資。在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保持充足的流動性資金是重中之重,且永遠不會有絲毫減少,不管利息有多低。為了適應這一需求,我們主要持有美國國債,這也是在經濟環境最動蕩之際,我們唯一能夠指望的流動性投資。對我們來說,200億美元是比較有效的流動性水平,而最低也至少要維持在100億美元。
除了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流動性要求及監管規定,只有存在非一般回報的可能時,我們才出手購買貨幣相關證券。發生這種可能的情況是,要麼是信用被算錯了,這有可能發生在週期性的垃圾債券崩盤之時;要麼是債券票息率已上升至一定程度,能提供一種當利率一旦下降,高等級債券可能帶來大量資本收益的機會。儘管我們在過去曾遇到過這兩種機會,但將來也可能會再次遇到。如今,我們的預期已有了180度的大轉變。華爾街的謝爾比·卡洛姆·戴維斯(Shelby Cullom Davis)在很久以前對債券的嘲弄,現在看來卻是切中肯綮:「宣揚無風險回報的債券,現在的定價只能帶來無報酬的風險。」
第二大投資型別囊括了那些不可再生的資產,但投資者購入的原因是希望其他人——那些也可能知道這一資產永不可再生的投資者,在未來以較高的價格再買入。這讓我首先想到了17世紀時成為這類投資者寵兒的鬱金香。
這種型別的投資仰仗投資者隊伍的不斷壯大,從而使更多投資者因相信隊伍的繼續擴張而被前赴後繼地吸引進來。持有人並非被這些資產本身的產出所激勵(這種資產永遠不可再生),而是相信未來的其他人會更加熱切地渴望這種東西。
這一型別中的代表性資產是黃金,目前大批對此感興趣的投資者擔心幾乎所有的其他資產,特別是紙幣的價值問題(如前所述,紙幣日益貶值,投資者的擔心不無道理)。然而,黃金天生具有兩大顯著缺陷:既沒有多大用處,也沒有生產新價值的能力。沒錯,黃金具有某些工業和裝飾用途,但是對黃金的這兩種需求不僅非常有限而且吸收不了新產品。與此同時,如果你一直持有一盎司黃金,到最終你也只能擁有這一盎司黃金。
激發大部分炒金客對黃金趨之若鶩的原因是,他們相信人們的恐懼心理會日益膨脹。過去的10年證明瞭這一觀點的正確性。除此之外,黃金價格持續上揚本身也激發了人們更多的購買熱情,將那些把黃金價格上升看成是驗證他們投資理論正確的投資者吸引了過來。「弄潮兒」投資者不斷加入,創造了自己的「真理」,但終將是韶華易逝。
在過去的15年裡,網際網路和房地產股票的崩盤已經證明,最初理性的投資題材與大肆炒作、股價飆升相結合,導致了大量的剩餘。在這些泡沫中,一大批起初抱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被市場傳遞的所謂「證據」征服了,而這批購買者的規模一度不斷擴張到足以讓「浪潮」不斷地席捲開來。但是當泡沫被吹得足夠大時,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破裂。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聰明人起頭,傻瓜結尾。」
今天,全世界的黃金庫存約為17萬噸。所有這些黃金熔在一起,會形成一個邊長為20.7米的立方體。想象一下,差不多正好能夠放入一個棒球場內場。以每盎司1750美元來計算(此文撰寫時的黃金價格),這個立方體的市值約為9.6萬億美元。我們姑且將這個立方體稱為A組。
現在,我們用同樣金額建立一個B組。我們可以買下美國所有的耕地(1.6億公頃,年產值約2000億美元)以及16家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全球最賺錢的公司,每年利潤額超過400億美元)。之後還剩下約1萬億美元可用作活動資金(這樣大手筆的投資後,也絲毫不會感到手頭緊張)。你認為一個坐擁9.6萬億美元的投資者會選擇A組,還是B組?
除了庫存黃金令人難以置信的估值之外,當前居高不下的黃金價格也讓如今黃金年產值達到了約1600億美元。買家們,不管是珠寶製造商、工業使用者,擔驚受怕的個人,還是投機倒把者,必須不斷地消化掉額外供應量,才能讓現有黃金價格維持平衡。
從現在開始之後的100年內,1.6億公頃農田將產出無數的玉米、小麥、棉花和其他作物,不論我們採用什麼貨幣,土地都會繼續為我們創造豐富的物產。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可能也已向股東派發了幾萬億美元的股息,且持有價值可能會超過數萬億美元的資產(而且記住,你手頭擁有16家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100年以內17萬噸黃金立方體尺寸不會有絲毫變化,而且依然不會有任何產出。無論你怎樣撫弄這個黃金立方體,它始終不會有任何反應。
不可否認,如果100年後的人們感到擔憂,很多人可能還是會去搶購黃金。但我相信,A組當前9.6萬億美元的市值在這100年內創造的復合回報將遠遜於B組。
市場恐慌情緒達到頂點時,前面提到的那兩種類別的投資會最受追捧:經濟崩潰的擔憂,會促使人們湧向基於貨幣的資產,尤其是美國債券;對貨幣體系崩盤的擔憂會讓人們購入黃金等無產出資產。
2008年年底時,我們聽到「現金為王」的呼喊,但事實上,當時人們本應該積極投資,而非持幣觀望。同樣,20世紀80年代初時我們又聽說「現金是垃圾」,而事實上,當時的固定美元投資處於我們記憶中最具吸引力的水平。在這些情況下,跟風的投資者為求自我安慰,都付出了沈重代價。
我們接下來要談到的第三類投資就是我自己所偏好的,即對生產資產的投資,不管是企業、農場,還是房地產。在理想情況下,資產應該有能力在通貨膨脹時期確保產出。只需最低水平的新增資本投入,便能夠保持其企業購買力價值不變。農場、房地產和許多優秀企業,比如可口可樂公司、IBM以及我們擁有的時思糖果公司都透過了我們的雙重考核。其他某些公司,比如受管制的公用事業公司,因為通貨膨脹為其帶來沈重的追加資本負擔,因此不符合標準。為了獲得更多盈利,股東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本。儘管如此,這類對生產資產的投資還是優於非生產性投資和基於貨幣的投資。
不論100年以後的貨幣是黃金、貝殼、鯊魚牙,還是一張紙(像現在一樣),人們肯定還是會願意用自己幾分鐘的日常勞動,來換取一瓶可口可樂或一些時思花生糖。未來,美國人肯定將運輸更多的商品,消費更多的食品,要求更大的居住面積。人們將永不停歇地用自己生產的東西交換別人生產的東西。
我們的企業將會繼續高效地為國人提供他們需要的商品和服務。換句話說,這些商業「奶牛」將會活上幾百年,且源源不斷地提供更多的「牛奶」以促進發展。決定這些商業「奶牛」價值高低的,不是商品交換的媒介,而是它們的產奶能力。對於奶牛的主人來說,來自銷售牛奶的利潤將會復合增長,就像20世紀的股票投資一樣,在這100年間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66點增長到了11497點,與此同時還派發了很多股息。
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目標是增持一流企業的股權。我們的首選是整體接手這些一流企業,全盤擁有,但是我們也可能透過持有大量流通股的方式成為擁有部分股權的股東。我相信假以時日,這類投資將被證明是我們前面分析的三類投資中遙遙領先的優勝者。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這類投資也將被證明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