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巴菲特致股東信
致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全體股東:
為便於股東參考,我們在這封信的首頁突出列示 1966 財年的財務與前五個財年的對比情況。 在這封信中,我們將詳細討論以下幾方面:
1、 1966 年運營狀況; 2、1961~1966 年的運營情況分析; 3、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 4、股息分配政策。
運營狀況—— 1966 年
銷售狀況
儘管 4,940 萬美元的營業總額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生產情況還是有較大變化。合成部門的營業額下降,但是這已被家居紡織品部門的業績增長所彌補梭箱織機部門的銷售略有增長,但又被菲利普國王工廠 D 分廠的經營虧損而沖銷。
1966 年下半年的銷售情況反映市場總體呈現低迷的態勢。大量染紗的進口以及流行趨勢的變化導致我們的梭箱織機業務銷售虧損而且價格下跌。醋酸面料(內襯布)的過度生產加上尼龍面料的進口使得合成部門直面更多織機的競爭。進口以及國內產能的增長共同壓低了普通滌棉混紡產品的價格。我們預計這種趨勢會導致織布機轉到棉織品上來,從而對我們菲利普國王工廠的 D 分廠生產的精梳棉面料的銷售造成不利影響。
考慮到 1966 年第 4 季度的這些嚴重不利因素,我們被迫決定關閉梭箱織機業務,並在 1966 年 10 月 9 日也關閉了位於新貝德福德市的合成部門,從而避免了庫存大量積壓。截至撰寫本股東信之時,紡織市場還沒有復甦跡象,削減產能以避免庫存積壓就顯得非常必要。
新產品開發
過去幾年,家居紡織品部門的業績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產品開發和對老產品的創新應用。去年,我們為發展這個部門增加了更多的資本支出,以期紡織品價格和銷售更加穩健。
勞工關係
1966 年初,我們與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下的美國紡織工 人工會簽訂了一份為期 3 年的新合同,截止日期為 1969 年 4 月 15 日。 該合同條款涵蓋了工資和福利政策,未增加二次談判的條款。
廠房和裝置 我們花費了大約 97 萬美元購置新機器,以期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提高我們的製造靈活性。在 1966 財年,我們已處置剩餘的閒置機器。
所得稅支付
截至 1966 財年末,除了一小部分稅收額度結轉外,其餘部分已全部使用。因此,我們在未來盈利時將需要繳納公司所得稅。
1966 公司運營回顧 (1960年10月1 日~1966年10月1日) 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身處具有高度週期性的紡織品行業中,其過去十年經常出現盈利的年份,其後幾年出現相對巨大的虧損。過去一年在這段歷史中是一個重要年份,因為 1966 年不僅是業務盈利的一年,而且它見證了我們的財務實力已恢復到 1960 年底的水平。你或許記得 1959 年和 1960 年的盈利尚未完全挽回 1957 年和 1958 年產生的巨大虧損,當時我們的業務再次遭受三年虧損的打擊。
這些年來,我們的財務狀況不僅受到這些損失的影響,而且還必須承受我們 1960 年代初重大資本支出計劃的影響。
下表概括了過去 6 年波克夏·海瑟威賬面價值的變化:
你會注意到過去 6 年中支付的股息額度超過了淨利潤,賬面價值下降 22% 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因這一計劃,公司的流通股縮減至 1,017,547 股,比 1960 年 10 月 1 日的流通股數量減少了 37%。考慮到公司因關閉不賺錢的工廠而導致業務規模縮小,因而流通股份的這種縮減是合理的。
股票回購計劃對當前股東是有好處的,這在每股賬面價值資料方面有所體現,1966 年 10 月 1 日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每股賬面價值為 28.99 美元,而 6 年前為每股 23.37 美元。
截至 1960 年 10 月 1 日的那一財年,我們的銷售總額為 6,260 萬美元, 而在 1966 年只有 4,940 萬美元,大約下降了 21%。這也與總賬面價值 22% 的降幅基本一致。公司目前基本實現了與 6 年前持平的賬面價值週轉率,這一事實再次表明公司在恢復其實力。
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一直是波克夏·海瑟威的目標之一。確實如此,公 司依靠這一切實原則在其所處的高度週期性產業中存活了下來。截至 1966 年 10 月 1 日,公司持有營運資本多達 23,158,187 美元,這是公司財務狀況健康的直接證據。這一資料,若按每股為基礎計算,相當於公司在 1960 年 10 月 1 日的營運資本 2343 萬。因為期間進行了股票回購導致股票縮減,目前每股營運資本為 22.76 美元,而 6 年前每股營運資本 為 14.41 美元。
促使公司保持健康財務狀況的原因不僅在於公司的業務具備週期性特點,而且還有其他幾個考慮。如前所述,公司在考慮紡織業內或者其他行業的潛在合適收購機會。儘管目前還無法給出具體日期,但是我們肯定對這種收購有強烈意向。目前很難在貨幣市場融資到收購所需要的資金,公司為準備收購而保持流動資產就勢在必行,萬一突然出現心儀的收購機會呢。目前還有諸如越南戰爭、稅率升高,和商業活動萎縮等外部風險,所有這些風險都特別要求公司持續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
另外,我們快速成長的家用紡織品部門可能有較大的投資需求。在過去三年,我們的家用紡織品部門營業額幾近翻倍。萬一未來幾年實現相應的成長,那麼我們可能需要投資多達 700 萬美元在增量庫存和應收賬款上。
最後,紡織業一直存在技術升級的威脅。我們在工廠和裝置方面的投資為 2,440 萬美元(扣除應計折舊後為 630 萬美元)。這是紡織機械行業持續努力應對技術落後而做的投資。我們的製造工藝在任何程度上的重要更新都需要按照未來的重置價格來進行大額資本支出。我們會持續仔細權衡所有資本支出計劃的潛在回報和風險。然而,一旦我們認為資本支出符合我們的最大利益,那麼必須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才能實施。如果重要的降低成本裝置的出現恰逢紡織行業盈利的低迷期,那時難以甚至無法獲得外部資本,所以保持充足的營運資本相當必要。
正是出於這些考慮,公司在年底的營運資本中包含了 540 萬美元的有價證券(包括短期市政債券、商業票據和普通股)。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公司才會需要大量現金,並且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你們的董事們認為,我們應該像投資於工廠、庫存和其他資本金一 樣,積極實現這部分資本的實際回報。因此,董事們目前的意向是繼續把這些資金中很大一部分暫時投資於普通股。這不僅可以帶來比非權益類 有價證券領域的其他替代投資機會更高的收益,而且還有機會讓我們參與紡織業務以外的收益機會,即便只是短期且間接的。
股息分配
目前公司財務狀況有所恢復,這使得向我們的股東分配一定比例的當期稅後利潤這一股息政策具備實施條件。然而這一股息政策絕對不能以損害當前的財務健康程度為代價。股息政策已於 1966 年 11 月 14 日公佈,其分配方案為每股股息 10 美 分,股權登記日為 1966 年 12 月 2 日,股息支付日為 1967 年 1 月 3 日。
董事長 馬爾科姆· G ·蔡斯二世 總裁 肯尼斯· V ·蔡斯 華倫·巴菲特 執筆 1966 年 12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