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 巴菲特致股東信
致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全體股東:
出於會計考慮,公司決定採用日曆年度作為財年。以往採用每年 9 月 30 日作為財年的年底,今年用日曆年底取而代之。此變更已從 1967 年 12 月 30 日開始生效。本報告含蓋的時間跨度為截至 1967 年 12 月 30 日 之前的 15 個月。
紡織業務 截止於1967年9月30日的財年經營情況
銷售情況
總體銷售呈下滑趨勢,從 1966 財年的 4,940 萬美元降低到 1967 財年 的 3,900 萬美元。銷售額下降的原因是所有業務部門都面臨市場碼數需求的萎縮,而且除家用紡織品部門以外,所有產品線價格銳減,儘管我們的家用紡織品部門的營業額和利潤也下降了,但相比我們經營 的紡織品行業低迷狀況,該業務板塊表現出最強抵抗力。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並不生產厚帆布這樣的粗製品,它是 1967 年表現最強勁的細分紡織業務。
本財年中,為避免庫存積壓我們削減了約 15% 的產能。我們保持了令人滿意的庫存水平,但是我們的減產導致失去幾類熟練技工,如果我們要充分利用工廠產能,這些技工將會用到。因此,在我們再次滿負荷執行之前,將會產生異常高的培訓費用。
到本財年結束時,除了我們在羅德島州華倫市的菲利普國王工廠 D 分 廠 (Warren, Rhode Island) 生產的精梳面料外,有一些跡象表明整體紡織市場正在改善。這種紡織品仍然需求不佳,全年價格低迷。有一項市場調查顯示,市場對滌棉混紡面料的需求將逐步取代對精梳棉面料的需求。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我們將家用紡織品產品線擴充套件為更多種類的面料, 並擴大了我們在該領域的銷售隊伍。除此之外,我們還開設了服裝面料部門,將梭箱織機色織成品銷售到女裝市場。這兩項舉措都是我們總體策略的一部分,我們試圖在與主要面料生產商直接競爭領域之外建立產品線。我們打算進一步落實這項政策。
生產製造
由於產能下降,訂單減少,織機更換頻繁,導致製造成本大大高於往年。恢復全面運營應該能在很大程度上糾正這種情況。雖然產品開發和麵料的多樣化將導致更高的製造成本,但是這些更高的成本應該能被面料的更高售價抵消,並帶來更高的利潤。
勞工關係
我們的勞動合同將持續到 1969 年 4 月。在 1968 年 4 月,將按合同要求提高總體工資水平。目前的勞動力市場就像大多數行業一樣,多數求職者都缺乏必要的培訓和技能。
1967年第4季度情況
本季度除菲利普國王工廠 D 分廠之外所有業務部門都呈現需求走強態勢。公司目前的運營接近正常水平,其中因未能及時招聘和培訓足夠的人力而導致部分裝置處於停機狀態。我們預計新成立的服裝面料部門有 一個良好的開局,而家用紡織品部門則繼續保持其歷史最強增長局面。根據對當前市場狀況的評估,我們預計 1968 年的紡織品市場利潤水平將明顯改善。我們的運營虧損結轉已得到充分利用,無論未來能賺到多 少淨利潤,都必須按照正常情況繳納聯邦所得稅。
目前確實令人不滿的業務是精梳棉面料業務。經過第二次市場調查後, 決定關閉位於羅德島州華倫市的菲利普國王工廠 D 分廠,這些產品是在那裡生產的。該工廠是生產精梳面料的高效工廠,不幸的是市場對它 的需求蕩然無存。該工廠的裝置對其他面料的適用性很低,因此對其轉換改造並不划算。新的天然棉花的成本大幅增加,而這個成本也不能轉嫁到上漲的成品價格中,因此我們迅速決定終止這一業務。菲利普國王工廠 D 分廠的關閉所造成的任何損失將體現在 1968 年財報資料中。此時,我們只能推測這一損失金額,不過我們預計稅前損失不會超過 100 萬美元。
保險子公司
我們對保險子公司自 1967 年 3 月收購以來的業績非常滿意。這兩家公司國民保險公司和國民火災與海事保險公司繼續由傑克·林沃爾特先生 (Jack Ringwalt) 精心管理,他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負責管理此項業務。
在 1967 年,保費總額略有增加,但是因終止部分再保險業務的安排導 致淨保費收入大幅增加。保險承保業務的利潤率良好,而且投資收益也大幅增加,這既反映出更高的資產基礎,又反映出固定收益部門全年普遍較高的收益率。保險子公司的所有收益將被保留以提高其資本實力。
我們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是我們努力實現盈利來源多元化的第一個重要步驟。1967 年,這一努力的成功表現在,保險子公司實現的收益,大大超過了資本支出較大的紡織業務所帶來的收益。我們預計未來幾年相對盈利能力的順序將會逆轉,這反映了保險業和紡織業週期處於不同階段。然而,我們認為擁有這兩個不相關的收益來源是一個額外的有利因素,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靠一個行業獲利的狀態。
未來計劃
管理層將繼續留意機會以擴大我們的業務,無論是紡織業,保險業還是不相關的領域。我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不要重複 1956~1966 年間的歷史,當時平均投入資本超過 3,000 萬美元,而總收益卻是虧損的。我們目前持有的高流動性資金為可隨時出售的普通股,可用於收購新業務或用於在我們目前的業務中獲得更大利潤的機會。此外,我們會毫不猶豫地舉債來抓住有吸引力的機會。我們的目標是獲得與公司營運資本相稱的,一個相當穩定且可觀的盈利能力。
董事長 馬爾科姆· G ·蔡斯二世 總裁 肯尼斯· V ·蔡斯 華倫·巴菲特 執筆 1968 年 3 月 8 日